天柱山,旧曰皖山,霍山,潜山。汉时武帝南狩,自江陵顺流而东,法驾谷口,登礼天柱,封为“南岳”。逾七百载,至隋文诏改衡山为南岳,天柱遂以“古南岳”称之。其势也,峥嵘崔嵬,如一柱擎天,贯透云霄。其景也,千岩万壑,雄奇秀丽,美不胜收。历代文人多有称颂,仙道浮屠,亦目之为福地通天。乙未处暑,余幽游至此,不禁流连忘返,登攀乐甚。怅盘桓难去之余,聊作斯赋,其词曰:
索居翠微,感长嬴之渐消。侧身西望,慕皖公之孤标。
朝发轫于秋浦,夕吾至乎远眺。观群峦之拱绕,捧天柱而凌霄。
云容容乎其上,隐列仙之逍遥。水沛沛乎其下,现白鹭之窈窕。
精舍掩映,谢尘寰之纷扰。伽蓝星落,透金光之万道。
麋鹿群游于邃谷,侣幽人之寂寥。锦鸡时出于丛篁,焕林泉之妖娆。
俨碧溪而上溯,听白龙之吟啸。扶紫藤而攀援,睇戏逐之猿猱。
品野茗于僧房,问巧道于山樵。步踯躅于林荫,失阴阳之昏晓。
倏忽雨至,入滴翠之芭蕉。霎时云开,睹丽日之杲杲。
喜蒙茸之韶秀,畏巉岩之迥峭。乘冈岚之飒爽,迷岑雾之幻妙。
酌天池之沆瀣,探龙宫之奥窅。餐月华之芝草,过蓬莱之仙桥。
叩石室之玉扃,求左慈之天书。异飞来之灵石,辨摩崖之文藻。
吊真人之遗踪,凌苍壁之松杪。追玄鹤之高蹈,披丹霞之晚照。
讶太古之神工,信赫胥之所凿。咨上总之雄关,据天门之雷砲。
登青云之层巅,或明月之可招。跨青龙之脊背,或沧海之可逃。
噫兮!
沐长风之浩荡,振衣袂之飘摇。体地极之高寒,藐千仞之灏灏。
负摩天之巨剑,采瑶池之莲苞。擂赤帝之战鼓,钓三岛之巨鳌。
嘘兮!
何人寰之喧嚣,嗜物欲之无度。逐铜臭以为荣,据美色以为富。
何世俗之溷浊,好蔽美而称恶。每执华而为实,弃嘉德之明珠。
何江河之日下,人性伪而不古。背绳墨以追曲,竞周容以为度。
何自然之蒙殃,悲生灵之屠炭。污泉壤为臭秽,圮田园为废墟。
惟灵山之高洁,茂兰芷之芬馥。掬冰泉之一泓,可濯吾之心目。
惟灵山之清凉,藏琼丹之无数。聆梵音之袅袅,可息吾之烦郁。
惜乎!胜地不常,佳期难再。天柱永矣,悲从中来。
日月忽其不淹兮,春与秋其代序。岩松之耐岁寒兮,恐吾生之迟暮。
叹造化之洪伟兮,地维赖柱以立。哀余生之须臾兮,朱华倏将不复。
顾己身之茕茕兮,感事业之阑珊。抚云门以自怜兮,路修远而茫茫。
惟当抑志以精进兮,铭哲人之圣训。懿先贤之纯淑兮,謇上下而求索。
秉初心之不悔兮,养浩然之正气。人不吾知其亦已兮,守独善以兼济。
执万事以祗敬兮,砺山水之魂魄。致险难以壮怀兮,拏自强而不息。
仰碧空之明明兮,瞰下土之尘氛。愿借朝阳并佛光兮,祛世路之黯淡。
倚太虚之皓月兮,见生民之艰辛。愿剖肝胆之冰雪兮,度群生之苦厄。
噫兮!尘埃褪尽,超乎万物之表。
嘘兮!荣辱偕忘,做天地之英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