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背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弘扬“东坡精神”。多维度反映苏东坡“积极进取、自信果敢,乐观豁达、宽厚待人,聪明智慧、风趣幽默,坚守本心,以民为本”的精神风貌。
2.讴歌“大美定州”。全方位展示定州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”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”“全国科技创新百强”“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”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崭新变化。
3. 描绘“千年古县”。深层次挖掘定州“千年古县”所承载的丰厚底蕴,让“开元寺塔”“定州贡院”“定州文庙”等名胜古迹,齐国、中山国、后燕国都等辉煌历史,廉颇、李延年、刘禹锡、崔护、程颢、程颐、司马光、韩琦、苏轼等历史人物,“中山松醪”“定瓷”“缂丝”等地方特产,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	古刹千年立, 
	拾登阶,鸟鸣梵唱, 
	云烟熏壁。 
	高塔千寻崚层叠, 
	飞斗檐昂八脊。 
	京津望而沙唐翼. 
	赚尽了江郎翰笔. 
	及俯临、铺万家鳞栉, 
	声影绰, 
	    市秧集。  
	溯光栏踏鸿泥迹 
	昔中山,三封国郡, 
	五公盟揖, 
	终铸熔春秋夷狄。 
	  逮宋楼门料敌, 
	铁马偃旗销钩戟。 
	谁为我松醪焙曲。 
	伴禅钟,金缕吟龙笛。 
	歌九族, 
	河山一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释:千年古寺耸立不倒,我缓步登临古老的台阶,耳边是自由鸟儿的歌唱与僧侣的梵唱交织,眼前是云雾缭绕着古寺的墙壁。高耸的塔楼如同直插云霄的巨人,层层叠叠,飞檐翘角,八角脊檐昂然翘立。
从这里远眺,依稀看到京城的繁华,古刹南北两侧分别流淌着沙河和唐河,仿佛是古刹的一双羽翼。多少文人墨客,用尽了毕生的才华来描绘这里的美景。俯瞰下方,万家屋顶整齐排列如鱼鳞,市井中人影绰动,熙熙攘攘,依稀听到定州秧歌的唱声。
沿着历史的光影,我追溯着那些逝去的痕迹。在昔日的中山国郡,贵族们纷纷行礼,这里曾是春秋时期的边疆,夷狄之地,到了宋代,又成为了抵御敌人的战略要地。铁马金戈,战旗猎猎,如今都已销声匿迹。
我思索着,谁能为我酿造松醪美酒,伴着禅寺的钟声,吹响那悠扬的笛音。在这金缕曲的歌声中,我祈愿家族和睦,国家统一,河山永固。